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 概述
编号:12362727
脑卒中危害有多大(远离脑卒中)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生命时报 2013.02.01
     脑卒中危害有多大(远离脑卒中)

    脑卒中,现代人对这种病已不算陌生,然而,许多人对这种危险疾病的认识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以下将系统地介绍防治脑卒中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它、远离它。

    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而脑卒中(俗称中风)对个体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已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下面我从3个数字给大家讲讲脑卒中的危害。

    每12秒有1人发病。2008年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公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有150万人,全国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达8.7%。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中国的慢性病防控目标要考虑国际社会设定的基础,过去40年脑卒中发生率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但在发展中国家翻了一番。防控脑卒中的策略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要在策略上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第二是提高素质、教育先行;第三是高危筛查、目标干预。三高症、房颤和吸烟是导致脑卒中的大部分因素,还有被医药卫生界忽略的大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狭窄和高血压。2009年6月,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这个工程“牵住”了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牛鼻子”,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制高点,抓住了慢性病防控的龙头。
, http://www.100md.com
    400亿的经济负担。据测算,每年因为脑卒中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达到400个亿,对社会和家庭都是灾难性地破坏。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其中3/4都要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患者一旦得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自己不能再工作不说,常常还要陪上一个人护理。时间一长,患者本人感到痛苦,家属也被经济和精神上两副重担压得受不了,对于贫困家庭更是天大的灾难。我们经常能在农村见到一些辍学的孩子,辍学的原因很多是为了服侍家里的瘫痪病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陇德)

    

    高血压是卒中最大危险(远离脑卒中)

, 百拇医药     高血压是脑卒中第一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脑卒中危险增加46%。

    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使血管“紧绷”,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如果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血压总是波动,很容易引起脑卒中。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且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当血压水平<140/90毫米汞柱时,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减少。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毫米汞柱为宜。

    目前,我国有2.6亿高血压患者,然而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8%。高血压患者可通过以下途径让血压达标,进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百拇医药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经常监测血压水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一般每日早、中、晚各测一次为宜,并做记录,去门诊就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了解病人的血压变化,服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等。

    定期复查,按时服药。定期到门诊复查,由心血管专业的医师来调整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六大类降压药物中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合适的剂量,实施个体化治疗,同时也应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发现异常后应积极治疗。

    改变坏习惯。饮食上,首先要少吃盐,三口之家每月用盐最好不超过250克。此外,还要注意“隐形盐”,比如虽然谷物中含钠少,但加碱馒头含钠高,吃250克加碱馒头相当于增加2克盐。还有,钾摄入过少也是高盐的“帮凶”,让人血压升高。补钾可多吃海带、紫菜、木耳、山药、香蕉等含钾多的食物。此外体力活动过少、休息时间不规律、吸烟酗酒等也是血压居高不下的原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吉训明)
, 百拇医药
    

    斑块是血管大敌(远离脑卒中)

    人体内的微血管粗细只相当于头发丝的1/20,大脑中密密麻麻布满了这种微血管,不管哪一根出现问题,后果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危害脑血管健康的最主要杀手之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血管里的一些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淀到血管壁,形成了如同管道污垢的块状物质。打个形象的比方,就像自来水管使用时间长了,管子内部会产生水垢一样。

    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血脂是重要原因之一。高血脂是指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如果人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血管内过多的油脂会沉积在动脉壁,形成一种医学上能够检测的粥样斑块(因为这种块状物内部形似小米粥而得名),脂质沉积得越来越多,斑块的体积也不断增大,从而堵塞血管,使血流不畅,甚至闭塞,形成多种多样的疾病,如阻塞脑血管可导致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
, http://www.100md.com
    除了血脂以外,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情绪波动等也是形成斑块的原因。

    治疗斑块,最重要的就是调节血脂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对血脂指标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一样。比如,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在2.08—3.12毫摩尔/升之间,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斑块,他就属于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血脂的控制就需要更加严格,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59毫摩尔/升以下;如果患者出现血管狭窄、不稳定斑块或者伴有代谢综合征,他就属于极高危人群,就要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01毫摩尔/升以下。

    高血压患者,如果已经有严重的血管狭窄出现,血压也不能降得太低。研究表明,如果有双侧颈动脉严重血管狭窄,也就是血管狭窄大于70%以上,收缩压不能像普通患者一样快速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而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这个水平因人而异,比较好的水平是个体耐受的水平,大致在150毫米汞柱左右;还有一些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同样不建议血压控制得太低,也应该保持收缩压在150毫米汞柱左右。此外,在降压药上,血管狭窄的患者和高龄患者,应该选择长效平稳的药物,要把血压控制在稳定水平,避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梗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武 剑)
, http://www.100md.com
    

    糖友要防脑卒中(远离脑卒中)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据多项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让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

    北京一项调查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28.4%,国外报道卒中患者伴糖尿病的比例为15%—33%。据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1%,发生卒中的风险就增加12%,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糖尿病可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引发颈动脉栓塞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此外,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或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糖尿病也是再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活动少、遗传、吸烟、酗酒和年龄增长,糖耐量异常也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 百拇医药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表现为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以及凝血机制的异常,这些因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较复杂,多表现为无症状性梗死,体征不明显。出现下列症状者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一侧肢体突然麻木或无力;突然出现一侧面部的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丧失;出现既往少见的头痛、呕吐;眩晕伴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很重要,以便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减少脑卒中风险。高血糖加重卒中后缺血性脑损害,因此,卒中急性期高血糖应予胰岛素治疗。

    在脑卒中的预防中,控制血糖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已发生明显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目标值。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血糖管理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小于7.0%。▲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沈 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