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中医科 > 10
编号:10302517
中风病现代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一、 病名和病证名的统一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7月4~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全国中风专题学术讨论会,与会的22个省市自治区代表认讨论并一致通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风病诊断标准,并在全国试行,确定中风为病名,又称卒中,主要指内中风。其病名诊断包括:1.主症:口眼喎斜,舌强言蹇, 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神识昏蒙。2.起病急骤,如暴风之疾速,矢石之中的。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之前常有先兆症状。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并规定具有主症两个以上,起病急骤,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病名诊断。关于分证标准也提出了具体的原则:1.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以口眼喎斜为主者。2.中经: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蹇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3. 中腑: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蹇,神识昏蒙为主症,但神识昏蒙较轻,一般属恍惚,迷蒙者。4.中脏:神识昏蒙者,属神昏、昏愦而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者;或以九窍闭塞突出,具有目瞀、视岐、视长为短、目不能眴、 言语蹇涩、吞咽困难、尿闭、便秘等五个以上症状者。并提出结合临床也可按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证。而且确立了中经络5个和中脏腑4个证名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同期198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了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一大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微梗塞、多发梗塞性痴呆等)、颅内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综合征、颅内异常血管网症、颅内静脉炎及主静脉血栓、脑动脉硬化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中心特别委员会制定了脑血管病的临床分类,按病情的时间经过分为:无症状性、 局限性脑机能障碍(短暂脑缺血发作、可逆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和弥漫性脑机能障碍。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将急性脑血管病,亦称卒中, 按病理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脑卒中和完全型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各类中风(卒中)的诊断要点,可归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脑病。临床上其缺血性中风即缺血性脑血管病,类似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中经络证;而出血性中风即出血性脑血管病,类似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中脏腑证。1992年5月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上按三层诊断法,包括病名、病类、证名的全病名诊断,将统一命名为中风病,又称卒中(内中风),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卒中),这样中风病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

    二、 中风病的发病规律

    通过中风病发病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风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近现代研究一致认为:“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近些年来特别重视了中风病发病与气象、情绪、饮食劳倦和体质年龄等方面的研究,概述如下:, 百拇医药(杨金生)
1 2 3 4 5下一页